端午节这天,我们家总会包粽子、吃粽子。包粽子要准备棕叶,棕叶必须是现摘的,摘下来的粽叶先用热水烫一烫,再放进凉水里备用。包粽子所需的糯米可以提前一两天用热水泡胀。此外,还要准备包粽子的馅儿。我们家经常会准备两种馅儿,一种是用来包咸粽子的馅儿,有腊肉、咸蛋黄等;另一种是用来包甜粽子的,主要有蜜饯和大枣。
包粽子的步骤很简单。左手拿一片棕叶,右手拿着棕叶的一角绕一圈,粽叶就变成漏斗的样子。接着就可以把泡软的糯米放进“漏斗”里。注意糯米不要放得太满,记着把馅儿放进去就行了。如果你要包咸粽子就放咸的馅儿;如果你要包甜粽子,就放甜的馅儿。
我带着小侄女在一旁看外婆和舅妈包粽子。小侄女看得可认真了,她那张小嘴巴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:“祖祖!祖祖!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呀?”外婆边包边讲起了故事:“古时候,有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跳河自尽了。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,老百姓就把粽子扔进河里。从此以后,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,就是为了纪念屈原。”“哦!原来是这样啊!”侄女似乎明白了很多,一个劲儿地点头。
煮粽子了!我和侄女又跑到灶台前守着。不知煮了多久,蜜饯和大枣的清香,腊肉的咸香,混合在一起,慢慢地挥发出来,刺激着我们的味蕾,馋得我们直流口水。揭开锅盖,香味就更浓了。外婆把粽子装到盘子里,端到客厅一起分享。我和侄女早就在桌子边守株待兔了。我把包粽子的丝绳解开,再把棕叶扒下,白胖胖的粽子就呈现出来了,一颗大红枣嵌在粽子里,把周围的糯米都染红了,原来这是一个甜粽子。侄女的粽子里面有一块腊肉,她那个当然就是咸粽子了。我和侄女一连拆了好几个不同口味的粽子,直到吃撑为止。
粽子虽然好吃,却不能多吃!因为吃多了就不消化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