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,是我国的传统美德,我国有很多关于让的典故,比如孔融让梨的谦让、将相和的退让等。
退让有助于团体的和谐,班级中的很多小事可以通过退让来解决。在我们班里,小王同学是一个易怒的人,不懂得退让,常常和同学争吵。
有一次,她想要从原来的组换到我们这一组,忽然和原组的组长吵架,小王说:“我换到另外一组又怎么样了?我不想待在你们这组!”他的组长说:“你没有得到我的同意,我凭什么让你换组?”班级里的气氛变得很紧张。
于是我走出来对她们说:“两位别吵了,你们这样吵下去对谁都没好处,要不然我调到小王这组,小王和我换一下,我补上小王的位置好了。”于是我通过退让的方式解决了这事。
然而,让也是一把双刃剑,它本身是一种自主的行为,使我们得到道德满足感,但当它成为一种强迫性的行为时,不但不会产生满足感,还会让我们感到愤怒。
两个月前,北京巴士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:一位六十岁的妇女强迫乘客给她让座,乘客当然不情愿做这件事,于是,这位老太太就肆意地谩骂乘客,边上乘客听了这些话很气愤,就报警了。
下车后,这位六十岁的老太太就被刑拘了,这件事也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。你看,谦让本来是一件好事,但如果你强迫别人谦让,那就使谦让变了味道。
让是一种主动的习惯,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,认为自己高人一等,就该被让着,那就可谓是本末倒置。
我们要保护让这一中华传统美德,正确理解让的含义,方可将让这种品德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