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,多么喜欢喝葡萄糖的父亲,如今却喜欢吃淡的了,喝白开水了,喝矿泉水了。
父亲小时候体弱多病,长期屙血,一直屙到二十几岁。为此,父亲才学的医生,自己给自己扎银针,自己给自己治病。
听父亲讲,在那些日子里,一天一天只盼望早点“拜拜”,能逃到现在这把年纪,已经是奇迹了。
现在,父亲再次被病魔缠磨,但我们仍然希望父亲早点好起来。
从小体弱多病的父亲,结婚的时候已经是36岁了。听父亲讲,真没想到,还能有一个家庭,就算活过来了就已经不错了。
那时候,无论是本地的姑娘,还是外地的姑娘,都喜欢憨厚老实勤快的父亲,因为父亲19岁就离开大家庭,开始独立生活,个人在一边修房屋,种庄稼,煮饭吃,而且还懂医术。
由于父亲身体相当差,根本没有考虑婚姻的问题,曾经爱慕父亲的几个黄花姑娘都已远嫁。即使在远处当时看来是父亲的“准岳父”的,也未能如愿以偿,只是跟着他的“准岳父”学了一点木匠活。父亲自己家里的一些简单的桌凳,包括简易碗柜、电视柜都是父亲自己亲手打造的。后来,我和父亲经过温泉老街水泥厂时,父亲还指给我看,那是他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。
由于父亲身体欠佳,恋爱简直是一件太奢侈的事了,父亲帮他“准岳父”家里“挑”“背”“抬”等,总算挺过来了。用父亲的话说,那年头,哪里想着好耍,能好好活着,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,由于父亲的“准岳父”的气势不得不服从,更是一种敬畏,因为父亲的“准岳父”教他木匠的技术活,人家既是师父,又把女儿许配,不得不敬畏三分。
后来,我的母亲参与到父亲的生活,父亲才与那地断绝来往,毕竟人家女子还小,耳根子太软,听嫂嫂东说西说,倒不如选择接纳一个无家可归的有孕在身的妇人组建家庭,还做了一年好事。
但做善事,不问前程。我们是非常幸运的,我们母子俩能够被一位善良的赤脚医生收留。
从小吃了不少苦的父亲喜欢帮助人,帮人看病弄草药,给钱不给钱,都不是非常重要的,重要的是药要有疗效,特别是父亲的酒药,人家都喜欢喝,不但不苦,倒还有点甜。父亲要是得了人家一点好处,他总是想方设法去还上。
拿人手短,吃人口短。这是从小父亲教导我们的,但我都还做得很不够理想。自幼家贫,我得了人家不少恩惠,可以说是“穿百家衣,吃百家饭”长大的,好不容易才完成学业,当然学费和生活费,主要还是来自父亲的药根根。
前几天,父亲口木,叫我给他买点润口的,这是父亲第一次叫我给他买真正的药。妹妹带来葛粉,搅拌成糊糊,说是润喉的,可是父亲吞不下去。我去给父亲买来润口的药,医生还送了几颗含片。当即把含片递到父亲口里,他的女婿从微信视频里看到他岳父用牙齿咬住含片,生怕他岳父吞下去了,堵在喉管里了,怎么办?于是,我用餐巾纸把父亲用牙齿咬住的含片弄了出来,化成水递给父亲喝。
父亲历来喜欢喝豆奶粉,要是活路做累了,就是几包豆奶粉和几个饼子充饥,当一顿饭罢了。可是最近父亲的这场病把他的生活规律彻彻底底打乱了。从生病之初的四包豆奶粉,到后来只喝三包豆奶粉,两包豆奶粉,及至只喝一包豆奶粉,而且还说不该放糖,其实没有放糖,是豆奶粉自带甜味。
前几天,我还骗了父亲。因为父亲要喝豆浆,放假期间,饭馆里没有生产豆浆,我就找豆奶粉充豆浆,兑给父亲喝了。两次都是这样,一次一包豆奶粉。因为我是这样想的,只要能让父亲进食,尽量想办法让他吃点。
昨天周一,饭馆里有豆浆卖了,我去买来几杯豆浆,父亲只喝了小半杯,还喝了几次才喝小半杯,每喝一次,捏喉管一次。今天连喝水都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抿,每抿一次,捏喉管一次。
这是父亲来这里要的第一瓶饮料——花生奶,当时用矿泉水瓶子装了一瓶,没喝完,这一瓶一直搁着的。父亲以前最爱喝的饮料有雪碧、可乐、红牛之类的,一买就是几瓶几件地买回去,现在老家就还有不少饮料。
时下,各种各样的饮料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需要。尽量少喝碳酸饮料,尤其是儿童、妇女以及老人,最好不喝。至于具体原因,网上众说纷纭。
“这个时候,不要去得罪人。”这是父亲在这次病中说的一句话。特别是妹妹妹夫每次问父亲要吃哪些食物时,父亲都是满口答应“吃”,等他们火速把食物弄来时,第一次吃了两个馍馍,第二次吃了一个馍馍,第三次吃了一小颗馍馍。具体带了几次馍馍和南瓜小馒头,我都记不清了。
关于“馍馍”,还有一个小故事,那是去年秋天里的一个早晨,我和父亲前去吃汤圆,正走进卖汤圆的地方,父亲忽然改主意要吃包子,于是我们走向包子铺。我给父亲买了四个包子,我要了两个包子,包子铺老板推荐了他们的豆浆,于是乎来了两杯豆浆,老板说不要钱,我还是给了豆浆的钱。老板再用夹子夹了两个馍馍放进父亲的包子袋子里面,这两个馍馍无论如何,老板都不肯收钱,还说了一番话:“不是说吃好吃孬,关键是难得与老人相聚一会儿;我们的父母都在老家,很难相聚。”
我和父亲坐在包子铺外边的桌凳上用餐,心理格外有一种滋味,觉得这是一家有爱心的包子铺,并非是两个免费的馍馍。我心里暗自祈福包子铺生意兴隆。
父亲没有吃那两个馍馍,全给我吃了。当时,我真以为父亲不爱吃馍馍。
真没想到,老板的话,不到三个月应验了,父亲得了一种怪病——忌油。吃了很久的咸菜下稀饭,后来是喝包谷糊糊,再后来喝豆奶粉、豆浆,要吃从未吃过的八宝粥,尝了几口,不是味道,不吃了,也不饿。
原先多好吃的食物,现在到了父亲的口里,都食之无味了,好吃的变得不好吃了。据我猜测,那都是父亲体内的病变在作怪,但我也相信父亲的意志力,总会战胜自身体内病毒的。
藉此,反观我们的生活,不去不该玩耍的地方玩耍,以免后悔“好耍不好耍”;不吃不该吃的食物,以免自责“好吃不好吃”。无论何时何地,要做到这“两不”,确实很难,但只要做好了这“两不”,人生又有何愁呢?